画眉鸟(学名:Garrulax canorus)是雀形目画眉科的鸟类。全长约23厘米。全身大部棕褐色。头顶至上背具黑褐色的纵纹,眼圈白色并向后延伸成狭窄的眉纹。栖息于山丘的灌丛和村落附近的灌丛或竹林中,机敏而胆怯,常在林下的草丛中觅食,不善作远距离飞翔。雄鸟在繁殖期常单独藏匿在杂草及树枝间极善鸣啭,声音十分洪亮,歌声悠扬婉转,非常动听,是有名的笼鸟。杂食性,主要取食昆虫,特别在繁殖季节嗜食昆虫;兼食草籽、野果。分布于老挝、越南北部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在华中、华南、海南及台湾地区的为留鸟。为广州市市鸟。
中文学名画眉鸟 拉丁学名Garrulax canorus 别 称画眉、中国画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画眉科 属噪鹛属 种画眉鸟 亚 种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Chinese Hwamei 目录1 外形特征
2 栖息环境
3 生活习性
4 分布范围
5 繁殖方式
6 亚种分化
7 种群现状
8 保护级别
9 画眉饲养
▪ 选种
▪ 喂食
▪ 训练
▪ 遛鸟
▪ 靠鸟
▪ 习斗
10 相关文化
外形特征
?编辑 画眉鸟 (12张)
画眉鸟雌雄羽色相似。额棕色,头顶至上背棕褐色,自额至上背具宽阔的黑褐色纵纹,纵纹前段色深后部色淡。眼圈白色,其上缘白色向后延伸成一窄线直至颈侧,状如眉纹,故有画眉之称(台湾亚种无眉纹)。头侧包括眼先和耳羽暗棕褐色,其余上体包括翅上覆羽棕橄榄褐色,两翅飞羽暗褐色,外侧飞羽,外翈羽缘缀以棕色,内翈基部亦具宽阔的棕缘。内侧飞羽外翈棕橄榄褐色,尾羽浓褐或暗褐色、具多道不甚明显的黑褐色横斑,尾末端较暗褐。颏、喉、上胸和胸侧棕黄色杂以黑褐色纵纹,其余下体亦为棕黄色,两胁较暗无纵纹,腹中部污灰色,肛周沾棕,翼下覆羽棕黄色。[1] 画眉身体修长,略呈两头尖中间大的梭子形,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一般上体羽毛呈橄榄色,下腹羽毛呈绿褐色或黄褐色,下腹部中央小部分羽毛呈灰白色,没有斑纹;头、胸、颈部的羽毛和尾羽颜色较深,并有黑色条纹或横纹。它的眼圈为白色,眼边各有一条白眉,匀称地由前向后延伸,并多呈蛾眉状,十分好看,故得此名。[2]
在头部的前端具有角质的嘴甲(喙),是画眉啄食、梳理羽毛、打斗、鸣唱的器官。一般嘴甲长约20—25毫米,上嘴甲稍长于下嘴甲。上嘴甲角质呈褐黑色,面积较大,下嘴甲角质呈褐黑色,但颜色较上嘴甲浅,面积也小。上嘴甲的后上方两侧有鼻孔。近额部生长有较长的黑色髭毛(俗称胡须)。[2]
它的两个眼睑是圆形。两眼由于眼内的视色素不同而产生各种色彩艳丽的“眼沙”。眼球外部有一层瞬膜,平时开放,飞行时紧闭,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眼球最外层有眼环,也起保护眼球的作用。在两眼的后方,有凹陷如黄豆般大小的耳孔,周围生有耳羽,有助于收集声波。[2]
画眉的翅膀较长,飞羽从前胸盖至背后,全长75毫米左右。翅膀展开后左右各宽90-110毫米。画眉缺乏腺体,唯一的皮肤腺称尾脂腺,生在尾羽的根部,能分泌油脂,以保护羽毛不至于变形和起防水作用。身体最下部为脚爪,一般呈淡黄褐色,脚胫高约40毫米左右。[1] 7月幼鸟上体淡棕褐色无纵纹,尾亦无横斑,下体绒羽棕白色亦无纵纹或横斑。9月幼鸟已和成鸟相似,但羽色稍暗,头顶至上背、喉至胸均有黑褐色纵纹。[1] 虹膜橙黄色或黄色,上嘴角色,下嘴橄榄黄色,跗蹠和趾黄褐色或浅角色。
大小量度: 体重♂55-58g,♀54-75g;体长♂195-256mm,♀197-246mm;嘴峰♂1923mm,♀19-23mm;翅♂86-97mm,♀83-96mm;尾♂93-115mm,♀92-115mm;跗蹠♂33-40mm,♀33-40mm(指名亚种)。(注:雄性—♂;雌性—♀)[1] 栖息环境
?编辑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矮树丛和灌木丛中,也栖于林缘、农田、旷野、村落和城镇附近小树丛、竹林及庭园内。[1] 画眉产地,一般属于亚热带气候,比较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这些地区大多河流纵横交错,水库、小溪众多,淡水资源丰富,湿润度较大。因此,这些地区植被茂盛,昆虫、植物种籽和植物果实都比较多,十分适宜于画眉的繁衍、生长、生活和栖息。[3]
作为产地的留鸟,画眉终年较固定地生活在一个区域内,一般不会往远处迁徙。它的栖息地主要是山丘的灌木丛和村落附近的灌丛或矮树林,亦活动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林及田园边的灌木丛中。画眉在野外常常单独活动,有时结小群活动。画眉喜爱清洁、讲卫生,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要洗浴。因此,没有水和树林的地方是不会有画眉的。画眉既机灵又胆怯,且好隐匿,常常在密林中飞窜而行,或立于茂密的树梢枝杈间鸣叫。[3]
生活习性
?编辑 画眉生活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山林地区,喜在灌丛中穿飞和栖息,常在林下的草丛中觅食,不善作远距离飞翔。雄鸟在繁殖期极善鸣啭,声音十分宏亮,尾音略似“mo-gi-yiu-”,因而古人称其叫声为“如意如意”。
杂食性,但全年食物以昆虫为主,尤其在繁殖季节,其中大部分是农林害虫,包括蝗虫、椿象、松毛虫、金龟甲、鳞翅目的天社蛾幼虫和其他蛾类的幼虫等,都是它的捕捉对象。植物性食物主要为种子、果实、草籽、野果、草莓等。在繁殖季节,亲鸟为了喂养雏鸟,大量捕捉昆虫。在非繁殖季节,“立秋”之后,昆虫渐少,就以各种植物果实、杂草种子或嫩菜为食。在山区,霜雪天气来临之前,画眉还将采集来的果实、种子,收藏于地洞或山石岩边的地下,作为越冬的粮食。所以山区农民有谚语说:“画眉多藏粮,大雪下得长。”在早春季节,也偶啄食豆类作物及玉米的幼苗。[3]
分布范围
?编辑 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老挝、越南北部和中国甘肃、陕西和河南以南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东至江苏、浙江、福建和台湾,西至四川、贵州和云南,南至广东、香港、广西和海南岛、华南及沿海一带。[4]
画眉鸟分布图 繁殖方式
?编辑 每年中国农历“清明”前后到“夏至”前后这段时间,是画眉的繁殖季节,每对画眉每年一般可繁殖1-2次。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画眉雄鸟首先发情,不断地大鸣细唱,向雌鸟表示爱慕之情。它一面山盟海誓,一面严阵以待,向可能出现的情敌发出警告,以示其姻缘不容侵犯。画眉的听觉器官却十分发达,对音频的振动极为敏感,而且反应特别快。在繁殖季节,雄鸟特别擅长引吭高歌,尤其喜在清晨和傍晚鸣叫。它的鸣叫高亢激昂,婉转多变,而且持久不断,极富韵味,非常动听。快叫时,激越奔放,似珠落玉盘;慢叫时,如行云流水。特别是它长时间的连续鸣叫,真可令人荡气回肠,叹为观止。因此,有人称它为“林中歌手”或“鸟类歌唱家”。[6]
为了博得雌鸟的欢心,雄性画眉几乎使尽浑身的解数,不知疲倦地为爱情而歌唱,同时不遗余力向雌鸟大献殷勤,甚至装模作样地在枝头上迈着风雅的步履,尽量显示自己温文尔雅的可掬之态,表示自己风华正茂的歌唱天才。如果此时在一只雌画眉的周围有两只以上的竞争者,那么,一场恶战将不可避免。画眉特别善于打斗,打起架来抓、爬、滚、啄、插五艺俱全,毫不示弱,因此被誉为“英雄鸟”。当然,而那只“坐山观虎斗”的画眉“小姐”,最后就会选择打斗中的胜者为伴侣。不过,它们伉俪之间的爱情并不是专一而白头到老的。也就是说,待它们的儿女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时,这个不久前建立起来的“小家庭”也就同时宣告解体了。[6]
雌雄画眉择偶配对以后,便以“小家庭”为单位分散活动,寻找适合筑巢的地方。有繁殖经验的会在故地繁殖。如无遇到敌害,一般能在原栖息地居住数年。它们交配后,就找适合的地方筑巢,为繁殖后代做准备。它们的巢一般多筑于山丘茂密的草丛、灌木丛中的地面或背北向南,上有大树,下有灌木丛的距地面1米左右的灌木枝上,以干草叶、枯草根和茎等编织而成。巢较隐蔽,呈杯状或椭圆形的碟状,外壁较松散而粗糙,内壁纯以细草茎编成,比较细密。巢外层以树叶、竹叶、草茎、嫩枝等为巢材,内衬以细草、松枝、细根等。内径约为9-13厘米、外径约13-20厘米,巢深7.5-8.5厘米、巢高为10-11厘米。[6]
画眉每窝产卵3-5枚,每日产1枚。它的卵呈椭圆形,浅蓝或天蓝色,具有褐色斑点。卵壳有光泽,晶莹美丽。卵的长径为27-28毫米,宽径20-22毫米,卵重大约为5-7克。孵化温度为36.5-39度,孵化期为14-15天。亲鸟产完卵后即开始孵化,孵化仅由雌鸟担任,雄鸟在巢周围警戒。亲鸟在孵化期十分恋巢,如果有敌害,直至对方接近巢前才沿着灌丛底部逃走。逃走时,不鸣叫也不远飞,当敌害离去后3-5分钟即返回巢中。[6]
雏鸟刚出生时眼睛尚未睁开,全身是稀疏的绒羽,全靠雌雄亲鸟含食哺养。雏鸟出壳的第二日开始喂食,逐渐眼睛开始睁开,体表长出针状的羽毛,食欲渐旺,能在巢中与其他雏鸟争食。雏鸟25天左右离巢,此时体形开始明显增大,逐渐能爬窝行动,小小的羽毛开始出现,针羽的顶端长出羽片,其形态已接近成鸟,但由于飞翔及寻食能力较弱,尚需由亲鸟带领下寻食,并由亲鸟喂食3周左右后才离巢,跟随亲鸟活动,这时可以见到亲鸟带领幼鸟在灌丛中鱼贯地穿来穿去。再过6-7周,雏鸟各部分羽毛已经长齐,已能飞翔和自由觅食。这时的幼鸟虽然从外表上看已经和成鸟差异不大了,但从鸟体内部的发育情况来说,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它还必须经过“中秋”节前后两个月左右的“换羽”阶段,才开始独立生活。冬去春来,它们也拥有了交配、繁育的能力,可以说是完全成熟了。如果在繁殖期间,因敌害或人为干扰等原因造成雏鸟散失,亲鸟即可作第二次产卵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