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腰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proregulus):体长8-11厘米,小型鸟类,上体橄榄绿色;头顶中央有一道淡黄绿色纵纹,眉纹黄绿色。两翅和尾黑褐色,外翈羽缘黄绿色。腰部有明显的黄带;翅上两条深黄色翼斑明显;腹面近白色。第二枚飞羽大都等于第七或第八枚。
常活动于树顶枝叶层中,易与其它柳莺种类混淆。主要栖息于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从山脚平原一直到山上部林缘疏林地带皆有栖息。单独或成对活动在高大的树冠层中。性活泼、行动敏捷,常在树顶枝叶间跳来跳去寻觅食物,食物主要为昆虫。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和南部,西至阿尔泰、中亚、东亚、鄂霍次克海、远东、萨哈林岛和朝鲜,部分到中南半岛越冬。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1] )
中文学名 黄腰柳莺 拉丁学名Phylloscopus proregulus 别 称 柳串儿、串树铃儿、绿豆雀、柠檬柳莺、巴氏柳莺、黄尾根柳莺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亚 目鸣禽亚目 科莺科 亚 科莺亚科 属柳莺属 种 黄腰柳莺 亚 种 2亚种 [2] 命名者与年代 Pallas, 1811 英文名称 Yellow-rumoed Willow Warbler 英文名称 Pallas's Leaf-warbler 英文名称 Lemon-rumped Warbler 英文名称 Pallas's Leaf Warbler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栖息环境
3 生活习性
4 分布范围
▪ 世界
▪ 中国
5 繁殖方式
6 亚种分化
7 种群现状
8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编辑
黄腰柳莺
黄腰柳莺(10张)
黄腰柳莺雌雄两性羽色相似。上体包括两翼的内侧覆羽概呈橄榄绿色,在头较浓,向后渐淡;前额稍呈黄绿色;头顶中央冠纹呈淡绿黄色;眉纹显著,呈黄绿色,自嘴基直伸到头的后部;自眼先有一条暗褐色贯眼纹,沿着眉纹下面,向后延伸至枕部;颊和耳上覆羽为暗绿与绿黄色相杂;腰羽黄色,形成宽阔横带,故称黄腰柳莺。尾羽黑褐色,各羽外翈羽缘黄绿色,内翈具狭窄的灰白羽缘;翼的外侧覆羽以及飞羽均呈黑褐色,各羽外翈均缘以黄绿色;中覆羽和大覆羽的先端淡黄绿色,形成翅上明显的两道翼斑;最内侧3级飞羽亦具白端。下体苍白色,稍沾黄绿色,尤以两胁、腋羽和翅下覆羽尤然。尾下覆羽黄白色,翼缘黄绿色。 [3]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暗黄色;脚淡褐色。 [3]
大小量度:体重♂5-7.5克,♀5-7克;体长♂88-106毫米,♀80-103毫米;嘴峰♂6.5-9毫米,♀6-8.5毫米;翅♂48-57毫米,♀45-55毫米;尾♂37-49毫米,♀35-45毫米;跗蹠♂15-19毫米,♀15-18毫米。(注:♂雄性;♀雌性) [3]
栖息环境编辑
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从山脚平原一直到山上部林缘疏林地带皆有栖息,有时也栖于阔叶林。迁徙季节常活动在林缘次生林、柳丛和道边疏林灌丛中。刚迁到繁殖地多在山下部、低山丘陵和林缘等开阔地带,然后逐渐向山上部和茂密的森林内活动,具有明显的垂直迁徙现象。主要栖息于海拔2900米左右。 [3]
生活习性编辑
单独或成对活动在高大的树冠层中。性活泼、行动敏捷,常在树顶枝叶间跳来跳去寻觅食物,或站在高大的针叶林树顶枝间鸣叫,鸣声清脆、洪亮,数十米外即能听到,似“tivi-tivi-tivi...”连续不断地反复鸣叫,有点像蝉鸣。由于黄腰柳莺个体较小,站的又高,加之茂密树叶的遮挡,通常很难发现。常与黄眉柳莺和戴菊混群活动。 [3]
食物主要为昆虫。其中以双翅目蝇类最多,共占59.09%;其次为鞘翅目蟓甲科,占36.36%;最少为同翅目昆虫,占4.55%。最喜食双翅目蝇类昆虫。也吃蚂蚁、鳞翅目昆虫幼虫和其它昆虫,包括各种鞘翅目、鳞翅目的成虫和幼虫,以及膜翅目蚂蚁、鼻虫、小蠹虫、蚊子、尺蠖虫、卷叶蛾和螟蛾幼虫等。 [3]
分布范围编辑
世界
原产地: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俄罗斯联邦、泰国、越南。 [4]
旅鸟: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卢森堡、马耳他、摩洛哥、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中国台湾、突尼斯、乌克兰、英国。 [4]
中国
新疆(阿尔泰、哈密)、陕西(北部神木、中部秦岭山区)、甘肃(南部康县、文县)、青海(北部祁连山、西部玉树)、宁夏(中卫、泾源、贺兰山)、西藏(南部波密、昌都地区北部和西南部)、云南(西部腾冲、北部丽江、南部绿春)、内蒙古、黑龙江(东部佳木斯、南部牡丹江地区、西部齐齐哈尔、大庆)、吉林(东部长白山、延边、西部四平)、迁徙期间或越冬于辽宁、贵州、四川、河北、北京、浙江、福建、广西、广东、海南和香港等地。 [3]
黄腰柳莺分布图
黄腰柳莺分布图
繁殖方式编辑
繁殖期5-7月。巢址海拔2700-2900米。5月下旬、6月初开始配对,配对时互相追逐,有时站在枝头,发出响亮的"ga-zhi,ga-zhi,ga-zhi” 或"jiniu,jiniu,jiniu”叫声。配对后,雌雄共同选择营巢地点。营巢于云杉林内的甘青锦鸡儿、箭叶锦鸡儿、白理香杜鹃、黄花棘豆和金露梅小植物丛基部的苔藓下。巢营造于由草或苔藓编织而成的“曲颈甑”状的洞内,位于“甑”的腹部。营巢于距地面6米高的云杉侧枝上,或筑在松树干上的缝隙中,离地面约2米,球形巢,由糙喙苔草、针茅、马先蒿等植物的叶和细茎、草根、苔藓、细树枝、树皮韧皮部编织而成;内垫比较细致,以马麝毛、高原兔毛、旱獭毛、鸟羽、羊毛和牛毛,巢口在侧壁。营一巢需4天。巢外径4.4±0.32厘米、内径3.6±0.27厘米、高5.3±0.41厘米、深4.1±0.21厘米;巢很隐蔽,与绿色植被混为一体,不见柳莺从中飞出则很难发现,洞口直径3-3.5c厘米,仅可供鸟进出,且洞口处有植物遮挡。 [3]
营巢后1-2天开始产卵,每日产1枚卵,多在上午10:00-11:00产卵。每窝产4-5枚卵。卵呈卵圆形,白玉色,缀以红棕色或紫色斑点。卵平均重1.02±0.81克,大小为12.0-12.5毫米×15.0-16.0毫米。产完卵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工作。孵化期10-11天。 [3]
孵卵期未见雄鸟有护域行为,无论同种还是异种鸟在巢区内活动,均未见雄鸟有反应。孵化期间离巢的雌鸟多单独活动,有时与雄鸟一起。雏鸟出壳后雄鸟参加育雏。育雏活动包括喂食、暖雏和护域行为等。食物主要由双亲取自云杉冠层,也在地面、空中和巢边灌丛上获取,寻食范围在1平方公里左右。 [3]
暖雏对保护雏鸟的成活极为重要。雏鸟1-2日龄时,巢中不断有一只亲鸟暖雏,每小时仅喂食2-3次。随着雏龄增长,白天暖雏的次数逐渐减少,7日龄后白天不再暖雏。育雏亲鸟护域行为明显。不论同种还是异种,凡到巢区活动的均被赶出,护域面积约0.061平方公里。 [3]
亚种分化编辑
黄腰柳莺(2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与年代
1 黄腰柳莺指名亚种 Abrornis proregulusproregulus Pallas, 1811
2 黄腰柳莺喜马拉雅山亚种 Abrornis chloronotus simlaensis La Touche, 1922
[2]
种群现状编辑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4]
保护级别编辑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5]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