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角鸮(学名:Otus suni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附录Ⅱ级。
相貌十分符合公众对猫头鹰形象的印象,圆脸庞,大眼睛,还有一双直立的“耳朵”——其实那是耳孔附近生长的羽毛,据说有促进声波聚焦的功效。东方角鸮十分娇小,即使伸直脖子挺胸抬头也不过两个拳头叠起来这么高,而且浑圆的头部占了很大比例。
中文学名 东方角鸮 拉丁学名 Otus sunia 别 称 Oriental Scops Owl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鸮形目 科 鸱鸮科 属 角鸮属 种 东方角鸮
目录
1 外形特征
2 分布范围
3 生活习性
4 叫声特征
5 保护级别
外形特征编辑
平时它们的“耳羽”并不竖立,只有在情绪较为激动或者受到威胁的场合才会显现出怒发冲冠的样子来,这个形态也是“角鸮”这一名字的来源。东方角鸮全身遍布花纹,在肩部有一列比较大的羽毛梢部有浅色的大斑——这样就使得它们在翅膀收起的时候背上出现一 个浅色的V字。东方角鸮有两种颜色类型,一是棕红底色,一是烟灰底色。这种角鸮曾经被叫做“红角鸮”,也是缘于它们有棕红色型的个体.东方角鸮虹膜是黄颜色的,瞳孔呈深棕色到黑色,这一点可以将它们与另外几种常见的角鸮区别开来。其实它们最独特的地方还在于鸣叫声——事实上,每一种角鸮都有自己独特的叫声,而很多人认识角鸮也最先从它们的叫声开始——,每年四月中旬开始,它们那种十分空灵的“Tuntun-tun”鸣声就会回荡在很多地方,每度鸣叫大约能持续5、6秒钟,稍微停顿片刻又马上开始,有时候能持续一个晚上。
东方角鸮
东方角鸮(20张)
东方角鸮
东方角鸮(6张)
分布范围编辑
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次大陆、东亚、日本、中国、东南亚及菲律宾;有些至南方越冬。
常见留鸟。亚种stictonotus为中国东北及华东长江以南的留鸟;指名亚种在西藏东南部;malayanus在华南、西南及东南包括海南岛和台湾;japonensis偶见于台湾。
东方角鸮
东方角鸮(5张)
生活习性编辑
东方角鸮是留鸟。
它们白天大多数时候都呆在树荫深处,靠保护色取得安全。晨昏和夜间出来捕食大型昆虫和小型啮齿类动物。
它们在树洞、墙洞等凹陷处筑巢繁殖、抚育后代,在一个繁殖季节一般能养大四到六只幼雏。
叫声特征编辑
叫声:粗喉音的toik-toitoink或toik toik tatoink声,重音在最后一节。
保护级别编辑
CITES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