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纹蛙又叫水鸡,它的个头长得魁梧壮实,有“亚洲之蛙”之称。雌性比雄性大,体长可超过12厘米,体重250~500克。皮肤较为粗糙,头部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背部呈黄绿色略带棕色,有十几行纵向排列的肤棱,肤棱间散布小疣粒。腹面白色,也有不规则的斑纹,咽部和胸部还有灰棕色斑。前后肢有横斑。由于这些斑纹看上去略似虎皮,因此得名。趾端尖圆,趾间具全蹼。前肢粗壮,指垫发达,呈灰色。雄蛙具外声囊一对。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
中文学名虎纹蛙 拉丁学名tiger frog 别 称水鸡,青鸡,虾蟆 二名法Rana rugulosa 界动物界 目无尾目 科蛙科 属虎纹蛙属 种rugulosus 命名人及年代Wiegmann,1835 目录1 外形特征
▪ 头部特征
▪ 肢体特征
2 栖息环境
3 生活习性
4 繁殖方式
5 种群现状
▪ 濒危因素
▪ 保护措施
▪ 保护级别
6 人工饲养
▪ 场地选建
▪ 养殖方法
▪ 日常管理
▪ 病自防治
7 肉质特性
8 风味成因
外形特征 头部特征
虎纹蛙的头部一般呈三角形,头与躯干部没有明显的界限。头端部较尖,
虎纹蛙【雄】 (22张)
游泳时可以减少阻力,便于快速游动。口十分宽大,除捕食外,一般很少张开。眼睛位于头的背侧或头两侧。上方和下方
都有眼睑,与眼睑相连的还有向内折叠的透明瞬膜,在潜水时,瞬膜上移可以盖住眼球。外鼻孔上有一个鼻瓣,可以随时开闭,以此控制气体的进出。雄性头部腹面的咽喉侧部有一对淡蓝色囊状突起物,叫做声囊,是一种共鸣器,能扩大喉部发出如犬吠一样的洪亮叫声,起到吸引雌性的作用。
肢体特征
躯干部有两对肢体。前肢稍短,各有4趾,主要起支撑身体前部的作用,还能协助捕食及游泳的身体平衡。后肢较长,各有5趾,趾间有蹼,主要是在水中游泳和在陆地跳跃时起推进作用。全身呈金黄色并带黑色斑点。
栖息环境 它属于水栖蛙类,常生活于丘陵地带海拔900米以下的水田、沟渠、水库、池塘、沼泽地等处,以及附近的草丛中。白天多藏匿于深浅、大小不一的各种石洞和泥洞中,仅将头部伸出洞口,如有食物活动,则迅速捕食之,若遇敌害则隐入洞中。雄性还占有一定的领域,即使在密度较大的地方彼此间也有10米以上的距离。当它们发现其他同类在领域中活动时,便很快跳过去将入侵者赶走。
中文名: 虎纹蛙
分类等级: 亚种
概述:
原始属名
模式标本产地
模式标本保存地
国家保护级别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CITES公约级别 未定
IUCN红色名录等级 未予评估(NE)
红皮书等级 未定
中国特有 是[1]
生活习性 虎纹蛙的食物种类很多,其中主要以鞘翅目昆虫为食,约占食物量的36%,其他包括半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的昆虫、蜘蛛、蚯蚓、多足类、虾、蟹、泥鳅,以及动物
虎纹蛙 (15张)
尸体等。令人难以致信的是它还吃泽蛙、黑斑蛙等蛙类和小家鼠,而且它们在虎纹蛙的食物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看来它不仅长了一身虎纹,也的确是蛙类中名不虚传的“猛虎”。
由于眼睛的结构,一般蛙类只能看到运动的物体,故只能捕食活动的食物。但虎纹蛙与一般蛙类不同,不仅能捕食活动的食物,而且可以直接发现和摄取静止的食物,如死鱼、死螺等有泥腥味的水生生物的尸体。它对静止食物的选择不但凭借视觉,而且还凭借嗅觉和味觉。虎纹蛙主要在晚上出来活动和觅食,白天较少。它的舌根生在下颌前端,舌尖分叉,捕食时粘滑的舌头迅速翻转,射出口外将昆虫捕获,卷入口中。它还有另一种与其他蛙类不同的捕食方式,当发现猎物时,便向猎物跳过去,举头后仰并张开下颌,迅速伸出舌头一挥,扫出一个180度的弧线,在完成摆动前就准确地触到猎物,这个长而柔软的舌头便会将其包住,接着迅速地缩回舌头,把猎物带进口中,再吞到胃里,这个过程只需一瞬间即可完成。此外,还具有在浅水区域捕获水中昆虫、鱼类等的能力,这时它用下颌捕捉猎物,用嘴咬住之后吞食。
虎纹蛙是冷血的变温动物,没有恒定的体温,不仅体温低,而且常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阴雨天温度下降较多时,它会暂时停止摄食活动,生长速度变慢甚至停止。它以冬眠的方式渡过寒冷的冬天,在进入冬眠前,往往有一个积极取食的越冬前期,此时它大量地捕食,为越冬贮存养料。
体长100毫米以上;头长大于头宽;吻端尖圆,吻棱不显;眼间距小于上眼睑之宽或鼻间距;鼓膜略大于眼间距。指端尖圆,指侧有缘膜;指短,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小而显著。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眼后端或肩部,左右跟部仅相遇,胫长不到体长之半;趾端圆略膨大;趾间全蹼,第四、五蹠间的蹼达蹠基部,第一、五趾游离侧有缘膜;有蹠褶;关节下瘤小而显著;内蹠突窄长,具游离缘,无外蹠突。皮肤极粗糙,背部,体侧、四肢背面满布大小疣粒,背部有长短不一,分布不规则的狭长疣成肤褶状,一般成纵行排列;颞褶显著;头前端及腹面皮肤较光滑。生活时背面黄绿色略带棕色,背部、头侧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四肢横纹明显。液浸标本灰棕色,深色斑纹醒目;腹面白色或在咽胸部有浅灰棕色斑纹。雄蛙体略小;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前肢粗壮,灰色婚垫发达。蝌蚪生活在水田中或静水池内;体扁宽,后肢10毫米时,全长54毫米,尾长为体长的两倍;尾较细弱,尾端尖细,底栖性;蝌蚪呈绿褐色略带黄色杂以黑色小点,眼下及口角两侧有金黄色斑点,尾鳍上有细纹;日部在蛙属中较为特殊,唇乳突成波浪状在口周围有之,下唇发达;唇齿每行由两排参错排列的小齿组成,唇齿式Ⅱ:2~2/Ⅱ:3—3,或Ⅱ:3—3/Ⅱ:3—3;角质颌发达,上颌中央的突,恰与下颌两个突起间的凹入部分相吻合。[1]
繁殖方式 虎纹蛙 虎纹蛙的繁殖期为5~8月,冬眠苏醒后,立即进行繁殖活动。它在水中进行体外受精,卵孵化后成为蝌蚪,具有一系列适应水中生活的幼体特征,而且随着发育阶段的不同,形态特征也随之而变化,蝌蚪经过变态发育为蛙,然后再转移到陆地生活,所以它的生活史包括卵、蝌蚪和蛙三个阶段。
种群现状 濒危因素
作为食物被捕猎,广东广西两省七十年代年收购量达到60吨左右。
因为贸易被捕猎:因商业部门不负责任的大量收购,促使农民
虎纹蛙 (5张)
大量捕捉。
虎纹蛙在我国南方俗名“石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自生自灭,无人管理的野生状态中,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资源需求量增加造人们的过度猎捕,使其数量已经日趋减少,成了濒危动物,成这一资源已有崩溃之势。
虎纹蛙的分布范围较广,中国在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台湾、云南、江西、海南、上海、河南、重庆、四川和陕西南部等地均有分布,在国外还见于南亚和东南亚容一带。
保护措施
由于市场的需要,只靠单一、消极的保护措施是难以解决问题的。积极地探索虎纹蛙的人工养殖技术,开展人工养殖,满足市场需要以配合保护措施,才是积极的、两全其美的上策。为此,虎纹蛙的人工养殖研究已有开展,结果表明,虎纹蛙变态快,生长迅速,而且不需驯化便可以摄取静止的食物,人工繁殖很简便,是一种适于养殖的经济动物。
保护级别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生效年代: 1989年
人工饲养 虎纹蛙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温度在4℃以下或35℃以上时,易引起死亡。温度低于12℃时即停食开始冬眠,春季温度上升到16℃时结束冬眠。当年的蝌蚪经6个月(5月~10月)饲养就可长至150g左右。虎纹蛙的营养和肉质可与野生棘胸蛙相媲美,现野生棘胸蛙数量较少,人工养殖较难,只有虎纹蛙可替代。
场地选建
1.场地选择:应选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便于管理之处,面积以20平方米为佳。
2.越冬池:建造时保水性一定要好,否则冬季干旱水位较低、池水干涸时,会造成虎纹蛙因缺水或受冻害而大量死亡。在闽北地区最好还要搭建保温棚,但不一定要加温。最好用水泥池,深度要求在1.5m以上,水位保持在1m左右,池中间建一个占总面积1/4左右的休息平台,或另做浮于水面的简易休息台。池底要放一些供隐蔽的设施,如稻草、瓦砾、毛竹筒等,以供虎纹蛙躲避和冬眠。
3.产卵池、孵化池:面积最好2平方米,这样可少放几组亲蛙以免互相干扰
虎纹蛙 (5张)
,亲蛙产完卵后捕起可做孵化池。该池池深1.5m左右,水位可根据需求而调节,即0.2~1m。有条件最好建水泥池,若建土池,四周和底部要用塑料薄膜封好,池内要保持清洁,不能有任何污染,同时要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亲蛙产卵和受精卵孵化。
4.蝌蚪池、变态池:采用级梯式或斜坡式,高低落差0.2~0.3m左右,这样,池子随着蝌蚪变态而逐渐降低水位,落出部分陆地供已变态的幼蛙栖息。
5.幼蛙、成蛙养殖池:有条件可建水泥池,如果用土池则池壁要衬上一层塑料薄膜,池的一端略高于另一端,便于排水清洗。养幼蛙时较高的一端可不淹水而作饵料台使用,池深0.5m左右,但四周要有高1m的围墙或围网,围网应向池内稍倾斜以防逃逸。
养殖方法
1.青蛙的培育:经过一个冬眠,到开春即4月上旬,温度上升到16℃以上时,亲蛙就要开始觅食,此时要投喂鲜活饵料蚯蚓、蝇蛆等,让亲蛙近快恢复体能,以利下一阶段繁殖、孵化。
2.繁殖、孵化:繁殖、孵化技术是虎纹蛙养殖的关键技术,水温上升到16℃以上时要作好繁殖前的准备,也就是将建好的产卵池、孵化池进行消毒,而后注人清水,最后通过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好水温。一切准备好后即可将亲蛙从越冬池移出,移出后先用5mg/L的高锰酸钾药浴5分钟,然后移人产卵池。产卵池水位保持在0.2m,水温在20℃以上。正常情况亲蛙进入产卵池后2天一天就可以抱对产卵,若亲蛙成熟较好、气温较高,常常是在亲蛙进入产卵池后2~16小时就全部产卵。产卵池每天上午8点以后要注意观察,当卵团充分吸水膨胀就捞出移入孵化池。受精卵孵化时最适温度25℃,同时要有充足的氧气,在孵化时最好让受精卵浮在水中,如果沉入水底,要将受精卵移动,以免与池底粘连,导致底部的受精卵缺氧而影响孵化率。
3.饲喂技术:蝌蚪培育的关键技术是蝌蚪分级饲养。饵料优质多样化。投饵量随蝌蚪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日投饵2次,前期以人工培养的浮游动物、鸡蛋黄为主,中、后期以红虫为主。刚变态的幼蛙,视觉和嗅觉尚不完全适应陆栖生活,此时应投活饵,如蚯蚓、蝇蛆等,5~7天后逐渐改喂切碎的鱼肉了、蚌肉、螺蛳肉等,再慢慢加入蛙料,最后完全过渡到喂养蛙料。定点投饵,在池底向排水口倾斜的池中,在其上方留出占池底面积1/4~1/5的陆地作为投饵处或设固定的饲料台,投饵量以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度。
日常管理
1.虎纹蛙有大吃小的恶习,应一次性放足同规格的蛙数,饲养2~3个月后要把个体大的分开。
2.虎纹蛙白天穴居,因此应在池内设置隐蔽场所,如种植水生植物或在池底放入瓦砾、竹筒。幼蛙期最怕惊动、强光,对周围环境变化特别敏感,因此在幼蛙管理上,要注意保持池边环境的安静,白天要采取遮阳措施,避免强光和曝晒。
虎纹蛙 (5张)
3.及时清除残食、粪便,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减少疾病的发生。
4.投喂的蛙料粒径大小以能一口吞食为宜;蛙料表面光滑,吸水软化快,不含过多的盐、油脂和异味,饲料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在38%以上。
5.做好防暑和越冬工作,炎热时要采取加水,放水葫芦人池,搭遮阳棚,喷施冷水等方法降温,而冬季水温降低要注意保温,防止冻伤。
病自防治
1.红腿病
症状:发病个体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口和肛门有带血的黏液。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肢。
防治:(1)将病蛙捞出集中在一个池内,用庆大霉素浸泡,用药量约50~150mg/L,每天1次,连续3天;(2)若蛙仍能摄食,可在饲料中加拌抗生素,同时添加护肝用多维等药物,连续投喂3天。
2.气泡病
症状:一般发生在蝌蚪期,腹部肿大,消化道内聚集大量气泡。
防治:控制池中水生生物量,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另外,可以向养殖池加入食盐15g/立方米。
3.胃肠炎
症状:病蛙食量明显下降或停止摄食,在池中瘫软无力,捕起时缩头弓背,解剖可见胃外表有树枝状充血,胃粘膜出血,肠道外表发红,胃肠空。
防治:在饲料中添加盐酸黄连素4g/kg饲料或氟呢酸2g/kg饲料。
4.敌害
蝌蚪期敌害主要是昆虫,幼蛙期、成蛙期主要敌害是蛇和鼠。
预防:(1)把好进水关,进水口要用筛绢网伸到过滤,严防敌害生物的虫卵或幼虫随水入池。(2)养殖池四壁要光滑,防止敌害生物栖息繁殖。也可在养殖池外兼养一些鹅、猫之类的家禽、畜,来驱逐和消灭蛇、鼠等敌害。
肉质特性 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蛙类之一。因其风味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由于栖息地破坏及过度捕捉,自然界中虎纹蛙的数量日趋减少,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
一、不同地区虎纹蛙肌肉营养品质的比较。虎纹蛙个体含肉率较高(37.01%-45.29%),各地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金华虎纹蛙肌肉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1.82 g/100g和0.67g/100g,与其它几个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弋阳虎纹蛙含有最低含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分别为19.19 g/100g和0.50 g/100g,并与建瓯虎纹蛙无显著性差异(p>0.05)。金华虎纹蛙肌肉水解氨基酸总量(TAA)最高(21.07 mg/100g),与其它几个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弋阳虎纹蛙TAA最低(17.66 mg/100g),与建瓯虎纹蛙无显著性差异(p>0.05)。金华和宣城虎纹蛙必需氨基酸(EA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高于其它2个地区,而弋阳和建瓯虎纹蛙EAA含量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金华和宣城虎纹蛙均存在限制性氨基酸。弋阳和建瓯虎纹蛙EAA组成相当平衡,不存在限制性氨基酸。另外,宣城虎纹蛙含有较丰富的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赖氨酸(Lys)、异亮氨酸(I1e)和缬氨酸(Val)。虎纹蛙肌肉脂肪酸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UFA)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的66.59%-69.28%。其中,金华虎纹蛙UFA含量最高,与其它几个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建瓯虎纹蛙UFA含量最低,与弋阳虎纹蛙无显著性差异(p>0.05)。金华和宣城虎纹蛙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弋阳和建瓯虎纹蛙PUFA含量高于MUFA含量。建瓯虎纹蛙PUFA含量高于其它几个地区,具有较高含量的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从n-6/n-3PUFA比值来说,虎纹蛙肉在日常饮食中为n-3PUFA较为丰富的食物资源;金华虎纹蛙n-3/n-6PUFA比值较大,其营养价值较高。虎纹蛙肌肉含有较丰富的矿质元素。Cu是虎纹蛙肌肉中一个重要的矿质元素。宣城虎纹蛙含有较高含量的Cu、Fe和Zn,矿质元素营养价值相对较优。
二、不同地区虎纹蛙肌肉风味品质的比较。金华虎纹蛙肌肉含有最低含量的总FAA(1559.13 mg/100g),弋阳虎纹蛙含有最高含量的总FAA(2364.78 mg/100g)。牛磺酸(Tau)是虎纹蛙肌肉中最丰富的FAA,占总FAA含量的18.03%-44.39%。金华虎纹蛙含有最高含量的Tau (692.07 mg/100g),与宣城虎纹蛙无显著性差异(p>0.05)。弋阳虎纹蛙含有最低含量的Tau (426.33 mg/100g),与建瓯虎纹蛙无显著性差异(p>0.05)。鲜味氨基酸Asp和Glu的味道强度值(TAV)高于其它FAA,对虎纹蛙肉的滋味贡献较大,为虎纹蛙肉味道鲜美的一个重要原因。各地区虎纹蛙肌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金华地区与其它几个地区被明显的分开;各地区虎纹蛙肌肉主体风味成分略有不同,风味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各地区虎纹蛙肉香基本一致,存在风味强弱的差异。总体上,金华虎纹蛙风味优于其它地区;与其它地区相比,弋阳虎纹蛙风味较清淡。
风味成因 虎纹蛙肌肉中共鉴定出36种成分,其中醛类化合物有15种,且含量最高,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8.76%;己醛、(Z)-4-庚烯醛、(E,Z)-2,4-癸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和2,3-戊二酮等可能对虎纹蛙肉的整体风味贡献较大;虎纹蛙肌肉脂肪酸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UFA)组成,占脂肪酸总量的72.89%;在日常饮食中,虎纹蛙肉为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较为丰富的食物资源;亚麻酸(C18:3 n-3,ALA)、二十碳五烯酸(C20:5 n-3,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n-3,DHA)为主要的n-3 PUFA。UFA为虎纹蛙肉的重要风味前体物质。
特别声明:本站鸟叫声仅供近距离拍摄及保护鸟爱好者.和养殖场用音,使用请勿非法它用,则责任自付,本站概不承担. 业务QQ:838897788。
copyright © 建站时间;2000年09月21日 专业鸟声 鸟叫声网 MP3下载 诱鸟声 http://www.1380898.com
琼ICP备120025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