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山雀(学名:Parus palustris)属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又名小仔伯、仔仔红、红子、小豆雀、唧唧鬼子、泥泽山雀。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巴尔干半岛、俄罗斯、蒙古、日本、中国、印度、缅甸区域的鸟类。
中文学名沼泽山雀 拉丁学名Parus palustris 别 称小仔伯、仔仔红、红子、小豆雀、唧唧鬼子、泥泽山雀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山雀科 属山雀属 种沼泽山雀 命名人及年代Horsfield,1820 英文名称Marsh Tit 目录1 外形特征
2 生活习性
3 栖息环境
4 繁殖方式
5 分布范围
6 亚种分化
7 相似鸟种
8 非法鸟类贸易
9 饲养管理
10 保护等级
外形特征
?编辑 相比于大山雀,沼泽山雀的体形明显要小一些,其体长约为11厘米左右。沼泽山雀雄雌同形同色,成鸟头顶和后颈黑色,部分亚种略带凤头,下喙基部亦有一块黑色羽毛,远看犹如蓄着黑色的山羊胡子一般。
两颊及喉部白色这两块白色延伸致颈后,这两道白色的长度,由头顶延伸到颈后的黑色区域的宽度是区别本物种与近似的褐头山雀的一个鉴别特征;上背翅及腰部灰褐色,尾羽亦为灰褐色但颜色较腰背为深,下体胸腹部为污白色,两胁略沾褐色。虹膜深褐色,喙黑色黑,脚深灰色。沼泽山雀的叫声似大山雀但音调更高听起来更尖锐,另外鸣声也是区别本物种与褐头山雀的一个重要鉴别依据。[1-3]
生活习性
?编辑 沼泽山雀的喙尖而细长,是典型的食虫鸟,据中国鸟类学者郑作新等人的调查,沼泽山雀的食谱中动物性所占的比例高达93.81%。
其中昆虫占66.23%,其余的6.19%为植物的种子;而活动于针叶林区的沼泽山雀取食的昆虫比例高达93.8%,它们取食的昆虫中以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最多。一般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加入混合群。喜栎树林及其他落叶林、密丛、树篱、河边林地及果园。
主食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卵和蛹,如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的角蝉、鳞翅目的斑蛾、膜翅目的蚁和蜂、双翅目的蝇等,仅吃少量植物种子。[4]
栖息环境
?编辑 沼泽山雀虽然名字中有沼泽二字但实际上并不栖息在沼泽中,他们常在针叶林阔叶领或针阔混交林中高大乔木的树冠活动,偶尔也到低矮的灌丛中觅食,在近水源的林区更易见到,这也许就是沼泽二字的来历。 [5]
繁殖方式
?编辑 本物种繁殖季节为3月~5月,4月间开始发情,营巢于高程约为0.5~2.5米的天然树洞中,巢呈杯状外壁用苔藓、草茎等坚固材料砌成,内垫羊毛、棉花、鬃毛、羽毛等柔软材料,非常精致,整个营巢过程耗时长达一周左右。每巢产卵4~6枚,孵化期约14~16日。雏鸟为晚成雏,一年性成熟。营巢在树洞、石垣和墙壁缝隙中,巢外围以地衣和苔藓,内衬兽毛、棉花等柔软物质,每巢4~6卵,呈乳白色,上有多数棕红色斑环绕在钝端。雌、雄亲鸟轮流孵卵,约12~14天孵化,育雏期14~16天。
沼泽山雀未列入濒危名单,但受到非法鸟类贸易的严重威胁。[6]
分布范围
?编辑 沼泽山雀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自英伦三岛以东,经巴尔干半岛、俄罗斯、蒙古直抵日本,南到亚洲的印度、缅甸均有本物种分布,沼泽山雀在中国分布于东北三省、华北各省市包括河北、山东、北京、山西,西部省区包括陕西、甘肃、西藏、南方的安徽、湖北、云贵川也有本物种分布。[7]
亚种分化
?编辑 hypermelaena的上体沾橄榄绿,有时显露蓬松的短冠羽;dejeani相似但顶冠少光泽;brevirostris的上体灰色较重而下体色浅,翼纹较淡;hellmeyeri的上体褐色较重。
相似鸟种
?编辑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沼泽山雀与褐头山雀的区别是难点,两者分布区域重合,外形高度相似。
(1)沼泽山雀头部的黑白分界线较为水平,从眼睛中横穿,成一条直线;而褐头山雀头部的黑白分界线似乎未横穿黑色的眼睛,而是关于眼睛成一微小的弧度,整理看上去黑白分界线有弧度。当然这一辨识方法需要极佳的观察角度,否则极易看走眼。
(2)研究表明87%的褐头山雀在脸部没有明显的对比图案,94%的沼泽山雀会出现白色的耳羽跟淡灰褐色的颈侧之间的明显对比。但这一点对幼鸟的区别失效。
(3)沼泽山雀的叫声似大山雀但音调更高听起来更尖锐,另外鸣声也是区别本物种与褐头山雀的一个重要鉴别依据。
(4)沼泽山雀两颊及喉部白色这两块白色延伸致颈后。[8]
非法鸟类贸易
?编辑 沼泽山雀鸣声清脆悦耳,长相清秀,在中国是传统的宠物鸟类,亦是中国非法鸟市中交易量最大的物种。但沼泽山雀始终没有实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因此鸟类贸易中所有的沼泽山雀均直接从野外捕捉,这种非法鸟类贸易对野生鸟类种群造成极大的威胁,主要体现在:
在原产地的捕捉有可能会对本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造成野外种群的灭绝。在输入地的逃逸和重新野化有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破坏输入地本地鸟类种群结构。
有可能给输入地带来新的传染疾病在输入地土著种群中蔓延。
饲养管理
?编辑 1、鸟的选择 北方笼鸟,南方很少饲养。头顶黑,头侧白;上体褐灰,下体灰白;是一种小型山雀。它那细柔婉转、多变的鸣叫,仔细琢磨十分有趣,令人陶醉。叫口有唧唧棍、汲汲水、伊得水、呛呛水,旗格呛等。在鸟市上选购时,除了解产地外,还应注意鸟的健康情况,是否真正认食等。
2、笼的特点方笼、圆笼都有,大小也不一。比较讲究的是似黄雀笼的封底圆竹笼,只是条间距要小(l厘米),除食、水罐各两个外,还有一软食缸(食抹)。
3、饲料和喂法平时可喂黄雀的粉料搓鸡蛋黄(约占1/5),常给些昆虫幼虫、叶菜和水果。夏季是换羽期,宜捕蝉剪开喂,喂蝉蜕粉有助于换羽和羽毛的生长。
4、管理和调教 胆小怕惊,新捕来时应捆膀放入笼中,罩上笼套置安静处,并以昆虫幼虫或瓜子仁放软食中诱食,平时应避免惊吓,否则会仰头、摆头(俗称“颤头”)。有熟鸟“带食”最好,只要把两笼置食抹的一面相靠近即可,因好斗,故决不能放同一笼内饲养。 通常人们喜欢喂花生、核桃,葵花籽、苏子等脂肪性饲料,以促其鸣叫;雏鸟(约10日龄,已长羽芽)可用竹蓖挑食填喂,白天每隔1.5小时喂一次,长大后驯熟。两周龄时就应让它跟成鸟学叫,否则失去欣赏价值。为了“教”其它歌鸟,需要把笼挂高处,并定时打开笼套使其鸣叫,此时应把歌鸟的笼罩上,以便倾听。
5、学音在北方凡饲养百灵、云雀、黄雀的人,一般都要养1只沼泽山雀当作“教师”鸟,为同其叫口(俗称“音”)有别,比如“吱吱红、吱吱汪汪、唧唧棍。..”等,一般有5个“音”以上的沼泽山雀属上口。它们是鸟类中能讲“外语”的一种鸟。为了使歌鸟学得快,学的鸣叫音多,叫得清楚,外出遛鸟时可把沼泽山雀一起带上,挂于高处。这种鸟胆量小,切忌惊吓。否则易出现“颤头症”。饲养该鸟有特制的笼。平时常给少量面包虫,夏季适当喂些切开的蝉,冬季补充核桃仁或花生米。 [9]
保护等级
?编辑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