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鸟(学名:Irena puella)中型鸟类,体长24~28厘米。眼红色,嘴、脚黑色。雄鸟从头顶到尾上覆羽等整个上体辉蓝色具紫色光泽,其余体羽黑色。雌鸟通体铜蓝色,仅飞羽黑褐色。
常见的低地留鸟,见于西藏东南部近边境地区及云南南部的原始森林,高可至海拔1100米。
中文学名和平鸟 拉丁学名Irena puella 别 称仙蓝雀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科和平鸟科 属和平鸟属 种和平鸟 亚 种6亚种 命名人及年代Latham,1790 英文名Asian Fairy-bluebird 目录1 外形特征
2 栖息环境
3 生活习性
4 繁殖方式
5 亚种分化
6 种群现状
7 地理分布
8 保护级别
外形特征
?编辑 雄鸟头顶、枕、后颈、背、肩、腰,以及翅上小覆羽、中覆羽和尾上、尾下覆羽均为辉蓝色而具紫色光芒,内侧数枚大覆羽具蓝紫色端斑,其余上体和下体乌黑色。
雌鸟通体主要为铜蓝色,眼先、眼下方黑色。两翅黑褐色,翅上初级覆羽、大覆羽和内侧飞羽外翈缀以铜蓝色。尾羽暗褐色,中央尾羽染以铜蓝色,越往外侧尾羽蓝色越少。其余体羽全为铜蓝色。
虹膜红色或橙红色或黄色或橙黄色,嘴和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65~99g,♀68~96g;体长♂244~273mm,♀238~278mm;嘴峰♂22~25mm,♀22~26mm;翅♂130~138mm,♀127~136mm;尾♂103~115mm,♀105~112mm;跗蹠♂16~20mm,♀ 17~20mm。[1] (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编辑 和平鸟是一种典型的东洋界鸟类,通常栖息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有时也上到海拔1000~1500米的低山和山脚地带。[1] 生活习性
?编辑 和平鸟 (18张)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集成小群,或与其他鸟类混群。性胆怯、怕人,常在乔木上部的树冠层活动和觅食,有时也到林下灌木和竹丛上活动和觅食。飞行呈波状。[1] [2] 迁徙:留鸟。
叫声:响亮而拖长的如流水般的升调笛音whee~eet,有时前带几个降调音的过门。[2]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1] 繁殖方式
?编辑 繁殖期4~6月。通常营巢于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高的灌木或小树枝杈上,距地高2~6米。巢呈浅杯状,结构较为粗糙,主要用细枝、草茎、根和苔藓等材料构成,内放有细软的须根和细草。每窝产卵2~3枚,卵为长卵圆形,淡灰色、皮黄色或淡灰色,其上斑点有深浅两层,斑点的颜色和形状变化也较大,常见有红褐色、灰色、绿灰色和紫色,尤以钝端斑纹较多。卵的大小为25.3~30.7mm×18.9~21.3mm。雌鸟孵卵,雏鸟晚成性。[1] 亚种分化
?编辑 和平鸟(6亚种) 序号 中文名 学名 命名人及年代
01 和平鸟印尼亚种 Irena puella crinigera Sharpe,1877
02 和平鸟马来亚种 Irena puella malayensis Moore, F,1854
03 和平鸟指名亚种 Irena puella puella Latham,1790
04 和平鸟锡金亚种 Irena puella sikkimensis Whistler & Kinnear,1933
05 和平鸟爪哇亚种 Irena puella turcosa Walden,1870
06 和平鸟巴拉望亚种 Irena puella tweeddalei Sharpe,1877[3]
种群现状
?编辑 全球种群未量化,除原产地局部区域非常见或稀有外,在多数原产地皆常见(del Hoyo et al. 2005)。[4] 和平鸟在中国分布区域极为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属稀有鸟类,应注意保护。[1] 地理分布
?编辑 原生种分布:孟加拉、
和平鸟原生种分布 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4]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和东南部河口。[1] 保护级别
?编辑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4]
该物种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注:第373项 和平鸟)